故事之前
最近在学查理老师的编剧课,课很有趣,不过信息密度似乎有点低,我就当单口相声听了。这篇文章记录了第五课老师布置的作业,故事的八要素、支点和大纲是我自己写的,具体内容是 AI 填充的,我把 AI 生成的多个版本拼拼凑凑得到了下面的故事(什么拼好文)。
最近的思绪挺乱的。前两天做了个游戏原型,感觉大体上还算值得做,暂命名叫《翻命师》。这样的话,想做的事情实在是有点多了。想参加 GSoC 来接触下开发,顺便提升下 cpp 水平;想继续学公开课,了解下底层知识;还想花 100 天完整地做一个能放到 itch 甚至 steam 上的小游戏,跑一遍流程。
说来有些凡尔赛,但上学期的成绩好得有点莫名其妙,以至于我真的开始考虑外保之类的事情。这就导致我们真的陷入了一个奇怪的“保研开发两手抓”的境地,但我的水平却不足以支持我把它们全部抓牢,于是便深感时间紧张。全抓牢真的不可能吗?如果是我的话说不定也能做到呢,但这样的生活是否缺乏了一抹奇幻色彩呢?比起把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自我实现和提升自己的水平上,我还是想抽出时间来学学新东西,看看番剧,打打游戏。再说了,现在的社交水平仍然是负的,是不是该去提升一下?原本想着靠找人来试玩来和人们交流,但这又回到了开发上。虽然这看起来是条可行的路,但感觉有点点奇怪。
人生短则二十年,长则一百年,我们究竟想做什么,想去往何方,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
前路未定却仍试图看向未来,自会焦虑。不过我喜欢的一个虚拟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想必会说:“焦虑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体验呢”。喜悦和平静自然是大家都喜欢的体验,但焦虑、悲伤这些负面情绪似乎也是奇妙的体验。人类,很神奇吧。
话说回来,翻命师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趣吧。听说为自己摆个”过路牌阵”,一行三牌,便能解一时之困。我回去摆一下试试。
在 101 发了个没那么凡尔赛的版本。我在认真思考,BIT101 对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。我从未想过立一个很厉害的人设,但我在发帖时总会不自觉地只展示看起来不错的一面,于是渐渐地就只写出了一些“局部的真实”。
那我是怎么发现这个版本有点凡尔赛的呢?答案是让 AI 写了一个翻版。我要求 AI 把和游戏、编程相关的内容换成别的领域的内容,就得到了本文中“故事之后——AI 的凡尔赛”那一节的内容。看了看,感觉真的好凡尔赛啊=) 于是就改了改。如果我真的很厉害就好了,可惜我并不。但我会变强的。
故事——玩乐的人
“姓名?”
“李明。”
“年龄?”
“呃……十七岁?”
检票员扫了他一眼,最后只是叹了口气,挥手放行。
李明现年 32 岁,身高 169 厘米,体重 61.5 公斤,没有女朋友,没有宠物,没有不良嗜好。在李明居住的城市里,所有 20 岁以上的成年人都按照同样的程序生活:起床、工作、吃饭、睡觉,偶尔参加培训、会议和团建活动。政府颁布的《成年人行为准则》明确规定,成年人的首要任务是工作,次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,第三任务是照顾老人,第四任务是自我提升。第十七条特别强调:成年人严禁进入游乐设施。
现在他站在游乐园入口处,身上裹着一件印着卡通恐龙的 T 恤,下半身穿着一条明显短了一截的背带裤,脚上是一双带灯的运动鞋。他的脸上贴着两块大号创可贴,试图掩盖胡茬的痕迹。
李明小心翼翼地走进游乐园,手里握着一根棒棒糖,时不时紧张地舔一口,假装自己对糖果很感兴趣。实际上,他上一次吃棒棒糖还是在十三岁那年。
“嘿!你在这里干嘛呀?你家大人呢?”一个游乐园工作人员走过来问道。
“我爸爸去买饮料了,让我在这里等他。”李明背了五遍的标准答案脱口而出。
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了他几眼:”你多大了?看起来挺高的。”
“我发育得早,十七岁。”李明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学生证,那是他从网上特意定制的。
工作人员勉强相信了他的说法,转身离开。李明松了一口气,迅速往旋转木马方向走去。
旋转木马上,李明紧紧抓住金色的扶手,感受着上下起伏的节奏。音乐响起,木马开始旋转,李明的心跳加速,一种奇怪的快感从脚底蔓延到全身。他已经记不清上一次有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了。
“你也是一个人来的吗?”旁边的木马上,一个大约九岁的小女孩问道。
李明僵硬地点点头。
“我也是!我妈妈在那边,”小女孩指着远处一个看手机的女人,”她说自己太忙了,没时间陪我玩。大人们总是很忙。”
李明想起自己的父母。他们在李明八岁时就告诉他:”玩是没有出息的表现。”十二岁时,他们卖掉了他所有的玩具,换成了各种学习资料。十八岁时,他们为他制定了”成功人生规划表”,上面没有一项与娱乐有关。三十岁时,他们送给他一套”友爱公寓”的首付款,条件是他必须在十年内获得三次职位晋升。
木马停下来后,李明迫不及待地跑向过山车。排队时,他故意弯着腰,装作比实际身高矮一些。轮到他时,检查身高的工作人员狐疑地看了他一眼:”你确定要玩吗?看起来有点紧张。”
“我当然要玩!”李明用他练习过的童声说,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抖。
过山车启动了,缓缓爬升。李明死死抓住安全杆,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。风呼啸着掠过耳边,李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。当车厢俯冲而下时,他放声尖叫,那是他 32 年人生中第一次如此肆无忌惮地尖叫。
下了过山车,李明头晕目眩,但脸上挂着难以抑制的笑容。他感觉脖子有点僵硬,下意识地左右轻轻晃动了一下,缓解那股熟悉的酸痛。这是他工作十年养成的习惯——每天盯着电脑十小时,颈椎早已不堪重负。
李明决定接着去玩碰碰车。坐进小车里,他像个真正的十七岁少年一样兴奋地抓紧方向盘。电流接通,车子启动,李明猛踩油门冲向前方。左冲右撞间,他又感到脖子一阵刺痛。他条件反射地做起了办公室保健操第三式:双手托住后脑勺,缓慢向后拉伸。
一位游乐园的医护人员恰好路过,看到了李明标准的颈椎操动作。她驻足观察了几秒,然后走到碰碰车场地边缘。
“这套颈椎病保健操做得不错啊,先生。”医护人员在李明经过时大声说道,”是职业医师教的吧?”
李明一惊,猛地回头,车子失控撞上了场地边缘。
“什么?不不不,我只是……”李明慌乱地摆手,”我……”他张了张嘴,最终还是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瘫在碰碰车里,放弃了辩解。
医护人员按下对讲机:”安保部,A 区有一位违规进入的成年人。”
两名保安赶到,架起李明就往外走。路过旋转木马时,李明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,那些五颜六色的小马依然在音乐声中旋转,仿佛在向他告别。他的真实身份被确认:”李明,32 岁,工程师,违反《成年人行为准则》第十七条。”
两个小时后,他被直接送往了”成年人再教育中心”。
在那里,他被迫学习如何做一个”成熟的大人”:每天工作十小时,严肃阅读财经新闻,周末必须去公园遛狗或者喝咖啡,以塑造”符合社会期待的成年形象”。
故事之后——AI 的凡尔赛
最近在学余老师的诗歌创作课,课很有趣,不过信息密度似乎有点低,我就当单口相声听了。这篇文章记录了第五课老师布置的作业,诗歌的意象、结构和情感是我自己构思的,具体内容是借助写作软件润色的,我把几个版本拼拼凑凑得到了下面的作品(什么拼好诗)。
最近的思绪挺乱的。前两天构思了个摄影专辑创意,感觉大体上还算值得做,暂命名叫《时光师》。这样的话,想做的事情实在是有点多了。想投稿一些文学期刊来接触文坛,顺便提升下文笔水平;想继续研读一些经典著作,了解下文学理论;还想花 100 天完整地做一个能放到豆瓣甚至出版社投稿的诗集,跑一遍流程。
说来有些凡尔赛,但上学期的文学竞赛成绩意外地好,以至于我真的开始考虑考研中文系或者去杂志社实习之类的事情。这就导致我们真的陷入了一个奇怪的”学术与创作两手抓”的境地,但我的水平却不足以支持我把它们全部抓牢,于是便深感时间紧张。全抓牢真的不可能吗?如果是我的话说不定也能做到呢,但这样的生活是否缺乏了一抹奇幻色彩呢?比起把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自我实现和提升自己的水平上,我还是想抽出时间来阅读新书,看看番剧,去咖啡馆发呆。再说了,现在的社交水平仍然是负的,是不是该去提升一下?原本想着靠办读书会来和人们交流,但这又回到了文学上。虽然这看起来是条可行的路,但感觉有点点奇怪。
人生短则二十年,长则一百年,我们究竟想做什么,想去往何方,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
前路未定却仍试图看向未来,自会焦虑。不过我喜欢的一个虚拟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想必会说:”焦虑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体验呢”。喜悦和平静自然是大家都喜欢的体验,但焦虑、悲伤这些负面情绪似乎也是奇妙的体验。人类,很神奇吧。
话说回来,时光师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诗意吧。听说为自己摆个”诗意三行”,记录三个瞬间,便能解一时之困。我回去试试。
翻命师
这江湖之上,有一门玄门奇术,叫做”翻命一术”,修习此术之人,世人唤作”翻命师”。
这翻命师不比寻常江湖术士,既不是掐指一算的算命先生,也不是敲盆问卦的游方道人。他们修的,乃是上古传下来的翻命秘术。但凡有人求问命途,这翻命师便能施展异术,将那人前程化作一张张命运符牌,一一摆在案上。
这牌阵大小不一,全看机缘深浅。小则一行三牌,称为”过路牌阵”,多解一时之困;中则三行五牌,名唤”三星照命”,为那命途多舛之人寻觅转机;若遇命格复杂之人,或是牵连多人的大事,定要摆下五行七列的”天罗地网阵”,方能窥得命运全貌。
却说这符牌玄妙非常。翻开一张,或显凶险,或现吉祥。翻命师观之,便知那人命中该有何等机缘。其技高者,还能将那不利的命数重新封回牌中,暂时封住那眼看就要降临的灾祸!
江湖传闻,翻命师之术,非是逆天改命,乃是巧借天机。如同棋盘残局,看似已无生路,翻命师却能寻那缝隙间微妙一着,引得命运暗流转向。明是命中注定,实则皆由人心一念之差。高明的翻命师,不过是将那本就存在的可能,向明处轻推罢了。
无论如何在做原型之前都不应该写剧情。不过我做了原型!所以我可以写一点点剧情了吧,虽然这段背景故事也大多是 AI 写的。